基隆探秘 瑪陵坑獨特的壺穴景觀與百年糯米橋

壺穴是夾帶砂石的強烈渦流在河床上進行鑽蝕作用所形成的壺狀凹穴,主要出現在河流上游,穴中有時還可以找到一些圓形石礫。壺穴形成的位置,可以是在河床上,也可能形成於海邊。海邊的壺穴受到波浪、潮汐的沖蝕,甚至可以形成直徑達1-2公尺的大壺穴,隨者時間的推演壺穴也會逐漸擴大,甚至相連,乃至形成數個壺穴連在一起的聯合壺穴成壺穴中的複合壺穴。台灣的壺穴主要分佈在基隆河大華段、東海岸的石梯坪及南部恆春半島的珊瑚礁海岸以及北部海岸的八斗子和平島公園、野柳等。

基隆河的壺穴是全台灣壺穴景觀中最為密集,最容易欣賞到基隆河壺穴景觀的地點,有侯硐站到三貂嶺站之間的侯硐壺穴、平溪線大華車站以下的大華壺穴群、貓空壺穴、基隆八斗子和平島公園皇帝殿一帶的壺穴以及七堵瑪陵坑「瑪西百年糯米橋」下的壺穴等等。其中以基隆暖江橋下的壺穴約有二千多個,是台灣壺穴型態最多樣、密集的地區。

瑪西百年糯米橋位於瑪西地區舊派出所對面,這座百年古橋有石砌的六角柱型橋墩,你可沿著橋邊的台階往下走到河谷近距離觀察到壺穴地形,遍佈在河床岩石上深淺、大小、型態不一的壺穴,有如巨石的酒窩,加上溪谷與遠方的石獅山相襯,景色優美,充滿歲月痕跡,可說是一處相當特別的地質景觀。天然地景總是讓人難以抗拒,實地走訪更是認識地質地形最直接的方法,不過千萬要注意安全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