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特色景點介紹】
台北101
TAIPEI 101座落於台北最菁華地段,是國內建築界有史以來最大的工程專案。該專案主要由國內十四家企業共同組成的台北金融大樓股份有限公司,與國內外專業團隊聯手規劃,並由國際級建築大師李祖原精心設計,超越單一量體的設計觀,以吉祥數字「八」(「發」的諧音),作為設計單元。每八層樓為一個結構單元,彼此接續、層層相疊,構築整體。在外觀上形成有節奏的律動美感,開創國際摩天大樓新風格。
TAIPEI 101多節式外觀,以高科技巨型結構(Mega Structure)確保防災防風的顯著效益。每八層形成一組自主構成的空間,自然化解高層建築引起之氣流對地面造成的風場效應,透過建築設計綠化植栽區的區隔,確保行人的安全與舒適性。大樓造型宛若勁竹節節高昇、柔韌有餘,象徵生生不息的傳統建築意涵。內斜七度的建築面,層層往上遞增;無反射光害的高度透明省能隔熱帷幕玻璃,讓人們在台灣的最高建築內,觀天看地。高科技材質及創意照明,以透明、清晰、營造視覺穿透效果,與自然及週遭環境大尺度的融合。
台北故宮
故宮收藏的文物珍寶,是舉世聞名的文化資產,從帝王收藏到全民共有,傳承有序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其收藏品的年代幾乎囊括了整個中華文化五千餘年未曾中斷的歷史,在世界文明史上獨一無二。博物院內60多萬件收藏品中,大多數是昔日中國皇室的收集品,皇室的收藏則始自1000多年前的宋朝。
隨著數位科技廣泛應用在博物館的展覽或硬體設備,歷時三年的正館改建工程,於民國96年(西元2007年)2月改建完工後的新故宮,除了提供煥然一新的展覽手法之外,也增建了數位學習空間,如數位導覽大廳、多媒體放映室、多媒體兒童學習區等,同時持續推動「數位典藏」、「數位博物館」以及「數位學習」等計畫,營造一個無圍牆的博物館。而多樣化的餐飲服務、電影院以及文化商店等等,讓遊客不僅可以參觀古文物、欣賞新藝術,甚至為約會地點,視故宮為生活的一部份。
西門町
西門町的地名來自日治時代,當時的居民大多居住於臺北城內,而西門區域就是他們的休憩場所,1896年,這裡有了第一家戲院「東京亭」,1922年時,正式以「西門町」為名。
西門町早期以電影院為最主要的商業活動,當時的電影院大多環繞於峨嵋街、成都路與西寧南路上,故也是西門町發展的中心,民國38年(西元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後,大量資金湧入此處,除了電影院外,百貨業及其他娛樂場所相繼出現,中華商場完工之後,西門町儼然已成全國最大的商業娛樂中心。
民國80年代,臺北的商業娛樂活動逐漸轉移東區,再加上中華商場的拆除與道路整頓,西門町著實沉寂了好一陣子;一直到捷運板南線完工,中華路在臺北市政府的規劃之下,搖身一變成為臺北的香榭大道,不僅如此,大小廣場與活動空間如雨後春筍般地成長,每到週末假日,人群聚集在此從事文藝或運動、音樂表演等的活動,再度把商機與人潮又拉回了西區。
現今的西門町不但見證了歷史,還是新一代流行文化的帶領者,許多懷舊的中老年人在此回味往事,更有打扮新潮的年輕一代在這裡爭奇鬥豔,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型態在此交流,滿足了不同需要的族群。
【特色景點介紹】
中正紀念堂
中正紀念堂的設計師是設計圓山大飯店的楊卓成,紀念堂原址是陸軍總部,當時是臺北市區內最大的軍區,紀念堂採用的藍白兩色,是國旗上面主要的顏色,紀念堂頂部天穹的裝飾是青天白日12道光芒。隨著民主演進思想開放,紀念堂前的廣場已成了民主運動的集會場。
位於中正紀念堂左右兩側的國家音樂廳與國家戲劇院。戲劇院為戲劇、舞蹈等表演活動的場地,經常舉辦大型的表演活動,包括京劇、戲劇、兒童節目等;音樂廳是臺灣最具水準的音樂展演空間,經常舉辦室內樂,交響樂等大型的音樂活動。而兩廳院前廣場也會不定時舉辦戲劇、音樂活動,吸引眾多遊客前往欣賞。
白牆藍瓦,70公尺高聳立在紀念公園的中央,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過去,都很宏偉。國外觀光客來到臺灣,不論行程如何安排,都一定會到這裡來參觀一下。紀念堂的下方有陳列和展覽,也有紀念品販售。
龍山寺
艋舺(今萬華)是臺北市開發最早的地方,而臺北第一名剎──龍山寺,就是當地居民信仰、活動、集會和指揮的中心。據說以前有一個人把佩帶的觀音菩薩香火袋,遺掛在一棵大榕樹上,到了夜晚竟然發出光芒。更奇怪的是有求必應,非常靈驗。所以信徒就在那個地方建立龍山寺,從西元1738年開始,到西元1740年落成。二百多年來,龍山寺經過多次的修建,整個結構是完整「回」字形,在傳統的寺廟建築中,是一種非常尊貴的佈局。在廣場上,可注意地板石材,其中切割較不整齊的部分,已有古老的歷史。
前臺灣海峽又叫「黑水溝」,風浪很大,移民都用石板來壓穩船艙,以能安全渡海來臺,而這些石板,後來也就用來舖設龍山寺前的部分廣場。再來,就可從前殿開始欣賞。首先,可以看到殿前有西元1918年所製臺灣獨一無二的銅鑄龍柱,屋簷下的木雕、彩繪,也都非常生動。尤其用來支撐屋頂的「網目斗拱」,是臺灣寺廟的首次創作。另外,大門左邊的石雕窗上,雕有精彩的三國演義故事;右面則有一個八角竹節窗,上刻竹幹,是「竹報平安」的意思。由於正門只有節慶祭典時才打開,所以平時都從廟宇左邊的門進入,右邊的門出來。進到廟裡,可看到很多善男信女虔誠祭拜、誦經唸文。出了前殿,在天井上有一個香爐,香爐上「憨番抬廟角」的有趣雕塑。天井兩旁還有鐘樓和鼓樓,早上敲鐘、晚上擊鼓,來作為誦經、法會的提醒。
從石階上正殿,正殿四面有一道走廊,廊上的壁面、石柱都有精巧的石雕作品,值得仔細觀賞。進了正殿,可以看到主神──觀世音菩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龍山寺正殿曾被炮火擊中,殿堂全毀,但此神像卻絲毫無損,所以讓信徒更加敬拜。來到後殿和左、右翼殿,會看到很多的神佛,有人說「龍山寺是眾神的聚會所」,就是說廟內供奉神佛非常多,號稱主、附神的有一百多尊,這裡可注意後殿殿前的一對人物石柱,造形生動,和一般寺廟以「龍」為題材的石柱不同。此外,左、右殿入口外側的壁面,有「紅毛番吹法螺」的石雕,也和香爐上「憨番抬廟角」有相同的趣味性。
龍山寺不僅典藏許多藝術珍品,而且一年中有多次節慶,都非常熱鬧,不妨前來開開眼界。
淡水老街
淡水,是一個充滿歷史的小鎮。位處臺北盆地淡水河系出口,扼守北臺灣大門,西元1858年開港通商,是臺灣北部最早開發的港口,境內除淡水河口狹小平原外,泰半為大屯山陵所被覆。今日的淡水區,舊名「滬尾」,而「淡水」則是一個總稱,泛指淡水河流域一帶,甚至是整個北臺灣。關於「滬尾」這個名稱的緣由,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原居於此的凱達格蘭族語之音譯;一說認為淡水從前有許多捕魚的石滬,在石滬尾端的村莊自然就叫「滬尾」了。而隨著港口的日漸發展,「淡水」的名稱也逐漸取代了「滬尾」。
商旅船舶的熱絡景象雖已不在,但走在淡水街道上,一座座洋式、閩式、日式的舊建築,彷彿都在訴說著小鎮的悠悠往事—從西元1629年西班牙人進佔、西元1642年荷蘭人入侵,歷經清政府的統治,以及日治時代的歷史舊事。
拜訪淡水,徒步悠遊是不錯的賞玩方式,中正路、真理街、重建街、三民街、清水街一帶,最能展現老街古風及各時期建築特色。遊客可搭乘往返淡水、八里及淡水、大稻埕間的渡輪,淡水河風情,盡收眼底。
一般所說的淡水老街,泛指中正路一帶(從渡船碼頭附近到與中山路交會口路段),含其周圍鄰接之三民街、重建街等。老街上零星可見一些局部保留舊建築趣味的屋舍,加上古董藝品店林立,更顯其古樸風味。沿街可欣賞精雕細琢的石藝、木雕作品,店家細心收藏多年的古董文物,飄逸優雅的詩詞字畫,以及各色裝飾藝品。
看河、觀山、坐船,古老的遊趣一直延伸到現在,因有淡水河、渡船頭、漁人碼頭等景點,加上捷運的便利,讓淡水老街的魅力無人能擋。
【特色景點介紹】
野柳地質公園
以規模龐大,奇石遍佈,造型迥異,世界罕見、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等自然奇景聞名的野柳地質公園,是來到萬里必訪的國際知名景點。
野柳地質公園入口到海岬的末端,長約1.7公里,期間最寬的地方不及300公尺,由於海岸延伸的方向與地層及構造線方向近於垂直,外加波浪侵蝕、岩石風化、及海陸相對運動、地殼運動等地質作用的影響,因而產生罕見且豐富的地形與地質景觀,是一處天然的地質教室和奇石樂園,風化石、風蝕溝、風蝕崖、孔穴,狹長的岬角,隨處走走,都有驚奇的發現。
站在野柳岬角邊緣,一望無際的海在眼前延展,處處羅列著各式各樣奇形怪狀的岩石:蕈狀岩、豆腐岩、象鼻石、仙女鞋、女王頭,真的令人懷疑是否曾經有仙人到此雕塑過,留下神奇的遺跡給人間,而岩壁上規則的橫紋,是唯一的見證,見證這裡堆疊的岩石,如何被時間、潮水與氣候刻劃,一點一滴雕琢,一分一秒蝕變,凝結為大自然獨一無二的傑作,值得旅人細細欣賞玩味的國際級地質景觀。
十分瀑布
十分風景特定區位於臺灣東北部石碇、瑞芳與雙溪之間的十分寮周邊,行政地區上屬於新北市平溪區,實際地理位置是在基隆河的支流上,在臺灣風景區中是屬於瀑布溪谷型。基隆河是北部地區最大也是最長的一條河流,由於源頭的侵蝕作用與附近切割地形的關係,造成許多的斷層與奇岩,而河水經過這些斷層和奇岩後,因速度快而造成許多瀑布奇觀。北自猴硐至三貂嶺,再延伸到十分寮、平溪一帶,形成一連串此起彼落的瀑布群,其中較大且著名的是十分瀑布,在假日總是人潮洶湧、絡繹於途。
十分瀑布位於新北市平溪區,在平溪線鐵路大華車站與十分車站之間,屬幕簾式瀑布,瀑布下方水潭極深,瀑布就像千軍萬馬奔騰,傾瀉而下,感覺就像一襲白色綢緞,墜入一大片寬廣深潭,瀑水形成的水氣經常彌漫在瀑潭上方,經陽光照射,便呈現出一道彩虹,顯現出晴空霓虹璀燦奪目,故有彩虹淵的美名。十分瀑布因岩層的傾向與水流相反,屬於逆斜層瀑布,此情況與北美的尼加拉瀑布相似,使其贏得「臺灣尼加拉瀑布」的美譽。
十分老街
「十分老街」為天燈的發源地,堪稱平溪礦業史中開發最早、規模最大的聚落。十分老街和火車鐵軌並存相連,不但擁有「火車門前過」的獨特鐵道風貌,更是歌手MV、電影的取景勝地。
九份老街
早期盛產金礦的九份,有「黃金山城」的美稱,聚落因採金人潮湧入而繁華,後隨淘金沒落而寧靜。1980年代末,電影《悲情城市》來到九份取景,九份的山海之美、復古建築與獨特的坡地景觀躍上大螢幕,成為令國內外旅客著迷的唯美山城。
使用說明
- 訂購完畢將由專人聯繫為您服務。
- 若有未盡事宜,依三普旅行社公告為準。
- 退票說明:
- 遊程退票規則,參照三普旅行社公告為準。。
- 相關購票及退票問題請於上班時間(周一至周五10:00至17:00)電洽聯想國際行銷有限公司 02-2521-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