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特色景點介紹】
野柳地質公園
以規模龐大,奇石遍佈,造型迥異,世界罕見、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等自然奇景聞名的野柳地質公園,是來到萬里必訪的國際知名景點。
野柳地質公園入口到海岬的末端,長約1.7公里,期間最寬的地方不及300公尺,由於海岸延伸的方向與地層及構造線方向近於垂直,外加波浪侵蝕、岩石風化、及海陸相對運動、地殼運動等地質作用的影響,因而產生罕見且豐富的地形與地質景觀,是一處天然的地質教室和奇石樂園,風化石、風蝕溝、風蝕崖、孔穴,狹長的岬角,隨處走走,都有驚奇的發現。
站在野柳岬角邊緣,一望無際的海在眼前延展,處處羅列著各式各樣奇形怪狀的岩石:蕈狀岩、豆腐岩、象鼻石、仙女鞋、女王頭,真的令人懷疑是否曾經有仙人到此雕塑過,留下神奇的遺跡給人間,而岩壁上規則的橫紋,是唯一的見證,見證這裡堆疊的岩石,如何被時間、潮水與氣候刻劃,一點一滴雕琢,一分一秒蝕變,凝結為大自然獨一無二的傑作,值得旅人細細欣賞玩味的國際級地質景觀。
金山蚯隱農場
「與大自然共存、為地球盡一份心力」是坵隱農場營運遠景;農場秉持「永續農業」發展原則,透過「蚯蚓養殖+農業廢棄物+有機農作」農作生產方式,創造出「蚯蚓複合循環農業模式」。坵隱農場近年來致力於推廣飼養蚯蚓,並赴各級學校、台北市公訓處與社區大學進行食農教學推廣,亦在農場開設食農課程體驗活動,希望藉由推廣「金山食農教育輕旅行」,為金山觀光產業注入新力量。
金山老街導覽
金山老街即是金包里老街,清領時期曾是繁華的商業大街,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是金山最古老的一條街。位於金山老街尾端廣安宮前的鴨肉小吃攤,獨步全臺,人氣十足,老街各式特色小吃如卜肉、蚵仔酥、芋餅與烤紅心蕃薯等都相當有名,必買伴手禮有一口酥、阿玉蔴粩等。這裡仍保有許多過去繁華歷史所留下的痕跡,走一趟老街能重溫過去的興盛風貌,細細品味古早味的老街光景。
牽罣摸魚體驗
牽罟是在魚群最密集靠岸時,以一艘舢舨將網撒到海裡,而其餘兩端則固定在岸邊,魚群被圍住後,再由岸上數十人協力將魚網拉上岸。是極少見的客家靠海族群古老捕魚方式,透過親身體驗,認識這頗具文化意涵的傳統活動,並展現團隊合作之精神。
【特色景點介紹】
藍眼淚生態館
在戶外觀賞藍眼淚的感受,是沐浴在海天一色的點點星芒中;而夜間在坑道內四周靜謐、漆黑的扁舟上觀賞藍眼淚的感受,更是掩飾不住無數藍色小精靈激起內心的激動。
福山照壁(枕戈待旦)
如果說金門太武山上的「毋忘在莒」是金門的精神標竿,那南竿福山照壁上的「枕戈待旦」無疑代表了馬祖的戰地精神。當臺馬之星、新臺馬輪緩緩駛進馬祖福澳港,倚著船桅從海上遠眺,正紅色的「枕戈待旦」四個大字總會映入眼簾,巍巍聳立在南竿的福清嶺上,雄偉壯觀、氣勢磅礡;這座照壁位於福澳村西南方山頭上的公園內,是棟地下二樓、地上五樓的長方體建築物,遠遠看是白底紅字非常醒目,照壁前方書寫著「枕戈待旦」,照壁後方則是寫著這四個大字的由來。
若要從福澳港前往枕戈待旦紀念公園,遠遠的就會先看到紀念公園下方的蔣公銅像,長長的樓梯相互交錯,喜歡健行的朋友不妨拾階而上,一邊欣賞大海景致,若不想爬樓梯也可以選擇開車順著指標向上前行,一樣能到達園區展望台;觀景平台視野遼闊,登高俯瞰,眺望福澳港全景,整個南竿北方海岸風情盡收眼底,別有一番風情。
240 砲陣地*若因軍方戰備因素無法參訪予以更改參觀為雲台山軍情館
梅石連位於地勢險要之地,其天然獨特的地形是最好的防禦障壘,可拒敵於海上、滅敵於數里之遙。砲兵部隊駐守梅石陣地,可上溯至1959年6月10日成立砲兵643營第一連,時值八二三砲戰翌年,情勢艱難,隨著歷史推移,梅石駐砲部隊至今多次更迭番號,雖履歷更動,但將士們仍同心戮力悍守北疆;砲兵部隊的重砲射擊帶有「雷聲一震撼山岳,霆霽風雲威四海」之勢,令來犯之敵不敢輕易越雷池一步,為了向砲兵忠誠精魂致意,奉指揮官張慶翔中將指示,特於梅石設館陳展,以激勵士兵進克盡職責、毋忘使命。
近年馬祖褪去戰地色彩後,逐漸成為了熱門觀光地區,位在南竿梅石澳口附近、濃密樹林遮蔽下的大砲連,是台灣地區現役最大的240巨砲陣地,巨砲重量2萬多公斤,口徑24公分,光是砲台輪胎就將近一個人高,需12名士兵共同操作,射程數十公里,有馬祖「鎮島之寶」的美稱,是只屬於台灣人的限定景點。
鐵板少女媽祖
擁有百年歷史的金板境天后宮相傳於清代嘉慶年間大海盜蔡牽為求神明庇佑所建、同治年間居民加以修護,後又於1919、1949、1979、1984年共歷經4次修繕,又被稱為「鐵板天后宮」。古色古香的廟宇建築,保有閩東封火山牆的雕梁畫棟,內部以福州杉為材,採穿斗式構架,柱、樑、檁、枋、望板、斗栱、柱礎等構件清晰可見,頂上屬於出檐式建築工法,正門原為板牆立面,後為保護木構架避免長期風化毀損,改設為磚造牆身。
廟內供奉天上聖母、威武陳將軍、華光大帝、臨水夫人、福德正神等眾神,神像與神龕雕工古樸細膩,而這座天后宮最有名的地方,在於其主祀神媽祖的塑像仍保留清秀的神韻,是極具特色的「少女媽祖」像,邊側二處神龕也以少見的「廟中廟」形式呈現,散發簡樸典雅的氣息,雖不大,卻擁有無敵海景,景觀非常優美。
勝利山莊*若因軍方戰備因素無法參觀更改為大漢據點
位在清水勝利水庫旁,佇立在黃色牌樓後方的「勝利山莊」是從山壁中開鑿出來的坑道,建於1981年12月,當年開鑿施工期間採用傳統火藥爆破及人力挖掘,過程非常艱辛危險,費時年餘;1982年落成後的勝利山莊主要用以提供各級貴賓視察防區時之住宿安全,配置有接待大廳、展示廳、客房和餐廳,坑道內溫度十分涼爽。
為推動以軍事為特色的觀光,連江縣政府每年都會舉辦「戰地體驗」相關活動,在活動期間,商請軍方定時開放遊客進入參觀,讓遊客有機會一窺傳說中神秘的「總統套房」真面目。
馬港天后宮
馬祖境天后宮是馬祖地區香火最鼎盛也最氣派的廟宇,又稱為馬港天后宮,柱頭使用四千多塊斗形木塊,根據文獻資料在清朝嘉慶年間就已經興建,大約每20年修繕一次,現今廟宇為2002年新建,為宮殿式建築,氣宇恢弘、整體莊嚴,結合兩岸三地工匠共同完成,龍柱石刻、浮雕門神等裝飾手法華麗而講究,天后宮中供桌前方的石棺,相傳便是媽祖娘娘聖體奉安的處所。
每年媽祖農曆生日時,都會舉辦盛大的慶祝及繞境活動,當晚燈火通明,鞭炮聲不絕於耳,廟會氣氛濃厚,是當地一大盛事。2009年3月,馬祖籍畫家及登山家李小石,帶著媽祖金身爬上喜馬拉雅山,讓祂成為第一尊登上聖母峰的神明,該尊金身現在正供奉在馬祖境天后宮,供信眾參拜。
馬祖境天后宮是馬祖地方的守護神,也是島上居民的信仰中心,廟裡香火鼎盛,來南竿可別忘記來此上香求平安喔!
媽祖巨神像
在馬祖境天后宮的右側山上有一座媽祖巨神像,落成於2009年10月,從提案到正式落成花了10年以上的時間,代表著馬祖人民對於媽祖信仰的虔誠,本處也特別規劃「媽祖宗教文化園區」,從馬港境天后宮沿著祈福步道往巨神像前行,沿途石雕故事訴說媽祖昇天成聖的緣由,觀景平台則朝向媽祖故鄉的方向瞭望海景,祈願四海平安。
媽祖巨神像由365塊花崗岩為主結構雕琢而成,象徵著「365日、日日平安」,佇立在鄰近海岸的山丘上,看起來更是雄偉,法相慈悲,令人讚嘆;巨神像周邊,陳列由十二幅雕塑組成,述說媽祖得道成仙的故事;神像前的瞭望台遠觀似艘船,從遠處望向媽祖巨神像,就像媽祖乘著一艘船在海上航行,庇佑著當地居民。
北海坑道(日間走坑道+夜間搖櫓藍眼淚)
北海坑道位處鐵板海岸線,為一深入山腹,貫穿岩壁,呈「井」字形交錯的水道,水道高18公尺,寬10公尺,長640公尺,漲潮時水位達8公尺,退潮時為4公尺,步道全長700公尺,走完一圈約需30分鐘,但要配合潮汐的漲退,在退潮時才能進入。
這座可供百餘艘登陸小艇使用的地底坑道,當年被視為高難度的工程,共出動2個師、3個步兵營、1個工兵營以及1個傾卸車連混合編為3組,不分晝夜輪流施工,歷經820個工作天才完成。當時由於施工設備簡陋,除了用炸藥爆破外,全靠人力一鑿一斧挖掘花崗岩壁而成,不少官兵因而犧牲,工程之艱鉅、氣勢之壯闊,堪稱鬼斧神工之作。在過去戰雲密佈的年代,北海坑道曾經試圖要扮演著地下碼頭的運補功能;今日當人們走進深邃的坑道中,一幕幕雄偉壯闊的岩壁、幽暗浮動的倒影,都讓遊客不自覺地發出陣陣讚嘆。
近年來,由於「藍眼淚」的發現,再加上據點坑道口少有光害,南竿藍眼淚的追淚熱點之一就在北海坑道,搭乘搖櫓船,慢慢搖入坑道內,尋覓散發細微光芒的光暈,是值得一探的體驗。
【特色景點介紹】
北竿外島巡禮賞鷗
馬祖具有豐富的生態與鳥類資源,四鄉五島曾記錄到的鳥類就具178 種,其中保育類鳥類就有28 種;甚至有機會看到已列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為賞鷗之旅添加不少神秘的元素。
為保育豐富鳥類資源,馬祖設有燕鷗保護區分別為:東引鄉之雙子礁,北竿鄉之三連嶼、中島、鐵尖島、白廟、進嶼,南竿鄉之劉泉礁,莒光鄉之蛇山等八座島嶼,及緩衝區為低潮線向海延伸100公尺內之海域;其中蛇山可以近距離觀賞燕鷗,每當夏季來臨時,在坤坵沙灘的賞鳥亭望向蛇山便有機會見到紅燕鷗、白眉燕鷗、蒼燕鷗……等,是鳥迷口耳相傳的絕佳賞鳥景點。
由於燕鷗對於吵雜聲十分敏感,觀賞燕鷗時請輕聲細語勿大聲喧嘩,以免影響燕鷗棲息。
芹壁村
芹壁是馬祖列島中保存馬祖傳統閩東建築最完整、也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之一,深受國內外建築、文化和藝術界的青睞。早年村民以捕蝦皮為生,70年代漁業沒落,居民大多外遷謀生,原本因人口外移而留下的空屋群,在政府有計畫的修繕下,轉變為民宿以及藝文空間等,讓一座座石頭屋回復昔日多樣化的風貌,穿梭在蜿蜒的山城中,不難發現房屋上斑駁褪色的各種特色標語,彷彿墜入了時光迴廊,如今遊客看在眼裡,不由得莞爾一笑。
倚著山壁建造的芹壁聚落,背山面海,依山勢呈階梯狀排列,層層相疊、錯落有致,主要分成北面山、南面山、中路等區,清末時期為福建長樂鶴上陳氏家族開發,屋舍多為當地花崗石建築,其間工法最細緻的一棟民宅,為戰爭時期「和平救國軍」北竿部隊主任陳忠平所築建的「海盜屋」,除了門面立牆採用高級的青白石,也是芹壁村唯一一棟屋頂刻有石獅的房屋,再加上地勢居高臨下,十分氣派。
漫步在石頭屋的巷弄間,隨處都能看見蔚藍海洋,每轉個彎都頗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各自精采,不妨挑間咖啡廳,凝望海洋與島嶼,伴隨陣陣浪濤聲,享受眼前的愜意美好。
戰爭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
戰爭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簡稱戰和館)位於連江縣北竿鄉,由馬管處規劃建置並自99年落成啟用,持續以國防教育與觀光遊憩等角色服務遊客。歷時一整年重新規劃建置,於113年2月28日上午10時舉辦重啟開幕儀式,邀請地方仕紳以及駐馬機關共襄盛舉,重啟開幕日訂於2月28日更象徵著走向和平的意涵,期盼遊客到訪參觀,感受當時的民生氛圍。
以「枕、戈、待、旦」為主題,將戰地政務人民的生活帶入策展內容,重現馬祖一夕間由漁村轉變為戰地的歷史現場,並透過歷史文物的呈現,揭開戰地政務的面紗。透過軟、硬體的改善煥然一新,述說不同面向的故事,歡迎各位新朋友、老朋友蒞臨參觀。
橋仔村
橋仔漁村,位於北竿西北方的一座小村落,就在壁山山陰北向傾斜的山谷內,谷地歷經雨水切割形成山溝縱橫,村落境內小橋隨處可見,馬祖方言「仔」即為「小」,因此名為「橋仔」。橋仔聚落昔日富漁鹽之利,曾做為對大陸商業的轉運港,客舟商旅往來期間,人口超過千人,當時可說是北竿第一大村。
橋仔的屋舍同樣保存了傳統閩東建築特色,也是全馬祖廟宇最多的聚落,有「廟村」之稱,但在人口大量外移後,風光不再,除了現在居民極少,更形成了「神比人多」的有趣現象;到此可以欣賞馬祖傳統廟宇的美麗特徵,紅牆綠瓦,以及如火焰般燃燒的封火山牆,村內中心點更可見「三廟一體」特殊景象。
塘岐街
連江北竿鄉塘岐 離島風情文化街 連江縣北竿鄉是充滿戰地歷史的旅遊景點,旅遊途中美食不可或缺,北竿美食展現豐富海洋資源和傳統飲食文化,包括特色海鮮、馬祖魚麵等,塘岐地區為北竿生活圈的主要區域之一,擁有大量的觀光遊客和常住居民,低碳化的升級及持續性對節約能源的使用對塘岐商圈至關重要,且刻不容緩。
- 使用說明
- 訂購完畢將由專人聯繫為您服務。
- 若有未盡事宜,依叮昇旅行社公告為準。
- 退票說明:
- 遊程退票規則,參照叮昇旅行社公告為準。。
- 相關購票及退票問題請於上班時間(周一至周五10:00至17:00)電洽聯想國際行銷有限公司 02-2521-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