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雖已入秋但是熾熱的暑氣尚未全然退去,不過山林間已悄然換上秋天的衣裳,踏入離塵囂不遠的陽明山,除了享受那片刻的綠蔭與微風拂面,目光總是不自覺地被野鴉椿鮮明的紅色果實與黑色種子吸引,這野鴉椿,雖名為「椿」,卻非我們熟知的香椿,而是一種落葉小喬木。它身姿挺拔,株高約在三到六公尺之間,原是中國大陸與東北亞地區的嬌客。在臺灣,它的蹤跡顯得格外稀少,主要棲息於北部,像是陽明山、大屯山一帶,以及汐止等低海拔的山區。它可是大屯、基隆火山群一帶極具代表性的植物呢!每年四、五月間,它會悄悄地綻放,但那淡黃白色的花朵,實在是不起眼,少了些令人屏息的絢爛。直到七月到九月,當果實成熟,才真正展現那份「驚喜」的魅力。那深紅色的骨葖果,緩緩裂開,露出了裡頭圓潤光滑、宛若黑曜石般的種子。因為它成熟時,果實彎彎圓圓的模樣,神似雞的胗,所以人們也親暱地稱它為「鳥腱花」。這是一種在臺灣相當少見,卻又獨具觀賞價值的植物,光是看著它,就足以讓人讚嘆造物者的巧思。
花卉試驗中心的林育正主任表示,野鴉椿不但是極佳的景觀樹種,它的木材還能用於製作器具,而那富含油脂的種子,更是可以拿來製皂,可謂全身是寶。如今,若您來到花卉試驗中心的辦公室門口,便能見到幾株挺立的野鴉椿;又或者,您不妨循著陽明公園第二停車場附近,從杜鵑茶花園往涼亭的那條步道走去,沿途也能發現它們三三兩兩,點綴在山林間。我誠摯地邀請您,趁著這早秋的時節,漫步於陽明山幽靜的山徑,去尋找那悄然綻放的野鴉椿吧!讓這一抹自然的驚喜,為您的夏末初秋之旅,增添一抹難忘的色彩與意境。這不僅是一場視覺的饗宴,更是一次與自然深刻對話的體驗,讓我在這喧囂的世界裡,找到一份寧靜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