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路古道是從金山磺港漁村至臺北市唭哩岸,全長約41公里的古道,昔日金包里漁民擔著魚貨翻山越嶺,經草山通往臺北市賣魚的主要通路,也曾是平埔族凱達格蘭人來往、打獵、割藤、生業等的社路,也是漳泉及安溪等漢人入山移墾的路徑,更是外來殖民者探礦採硫的通路,也是近代的保甲路、清代官道、少翁屯道、挑硫磺道、大菁藍染道、茶道、趕牛路、河南勇道、簡大獅土匪道、日治行軍道、媽祖繞境道、登山遠足道等。
古道沿線有特殊地質地形與自然人文的生態景觀、古聚落遺跡、民宅古蹟、溪流梯田、產業遺址、土地公地基主、茶寮牛舍菁礐、碉堡營舍等先民遺跡,是一條承載千百年來北臺灣土地歷史與先民足跡的大道,這條古道如臍帶般地連結我們生長的土地、先民祖靈及世世代代的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