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是台灣的起點,包括鐵路起點、國道起點、水準原點都在基隆,都市規劃和海洋政策等也是從基隆開始的,而扶植著雨港基隆漁業產業的重要基地,便是坐落在基隆市中正區中正路的漁會正濱大樓,這棟現代主義樣式的歷史建物,強調垂直、水平線條,二層樓鋼筋混凝土造建築,呈回字形平面,四周配置迴廊,此配置具良好採光、通風及空間使用性,中庭曾為拍賣漁獲之場所,外牆飾材以貼附黃褐色之十三溝面磚為主,下緣以洗石子仿石塊疊砌表現建築之厚重感,並在細部點綴傳達漁業產業意象的造型或裝飾,而側牆留有與日治時期基隆漁市場棚架搭接之遺痕。
2022城市博覽會的場域分為A、B、C三個主展區及K副展區,A展區以基隆港為核心,B展區以正濱舊漁會大樓為中心,C展區以海科館為軸心,K副展區則以沙灣地區為主,在正濱舊漁會大樓規劃有潮藝術、正濱地區飲食特色展、飲食主題市集、大基隆考古展示、原民市集、海派浪漫光雕秀等活動。
此次潮藝術以「未來島航」為主題,薈萃17位藝術家與17件作品,包括:藝術創作者李明璁 × 向陽、陳淑強、程仁珮、黃榮智、Nicolas Da Fonseca紛繁地轉譯基隆特有的氣候、風景直至地方生活情感與文學物件的諸多樣貌;鄒曉葦刻劃出歷年藝術家們在海港晝夜間的多維視角;郭月女將港埠景緻不斷遞變的狀態幻化為沉浸式的體驗場域;紙上行旅與AMCP Studio相異的作品語彙,最終一致地匯聚在自然存續的憧憬中。今年更特別邀請飲食作家葉怡蘭與盧怡安攜手策劃「海味食堂」,首次集結在地食源、當代美學與社區參與,透過在地媽媽的說菜演繹,每日販售限量藝術套餐,讓藝術季自視覺實際轉化為行動體驗。精彩紛呈地作品將帶領觀眾走進基隆海港的時空進程、思辨海洋永續的流光溢彩。
歷經百年風霜的漁會正濱大樓舊稱「水產館」,創建於1934年,,是日治末期殖民政府發展水產試驗及培育高階漁船船員的基地,於2003年1月20日受公告為基隆市歷史建築。館內具備:郵局、水產試驗場、台灣水產株式會社魚市事務所、請願巡查詰所、水產會基隆市支會、會議室、食堂、理髮室、浴場、簡單泊宿所、標本室、參考品陳列室、特別室、貸款事務等。一、二層,總計39個室內單元。隨著台灣機船底拖網漁業及鮪延繩漁業逐漸發達,培育漁船高級船員有其必要,1936年,成立台灣總督府水產講習所,分為漁撈、養殖、製造與水產指導4科。講習所地點亦於水產館內。1951年,台灣省政府核定由基北宜三縣市漁會共有,1954年,由基隆市漁會向軍方承購取得建物所有權。